15 L, 200 L 桶裝
清澈液體
水性矽酸鈉
自生產日起 24 個月
產品需原裝儲存於 +5 °C 至 +30 °C 之乾燥環境。避免霜害
約 1.2 kg/l (於 +20 °C)
約 24 %
固化化合物:1 – 2 層
硬化劑 / 密封層:1 – 2 層
相較於未處理樣本,具 50 mg 或 81.5 % 耐磨性提升率 (C(0.70) 混凝土符合 EN 1766) (Taber Abraser, H-22 Wheel, 1000 g / 1000 次循環) | (EN 5740-1) |
60 Nm (class III: ≥ 20 Nm) | (EN 6272-1) |
樣本 (MC(0.40) 混凝土符合 EN 1766
4.8 N/mm2 | (EN 1542) |
樣本 (MC(0.70) 混凝土符合 EN 1766
5.5 mm | (EN 1504-2) |
樣本 (MC(0.70) 混凝土符合 EN 1766
w = 0.03 kg/m2×h0.5 | (EN 1062-3) |
(於基材上 w > 1 kg/m2 h0.5)
+5 °C 至 +35 °C
最高 100 %
+5 °C 至 +35°C
可施工於綠色混凝土,無任何滲水
如需要2層塗層,為確保最大的密度,第二層塗層請在第一層之後2 - 4小時施工。在施工後續塗層之前,需讓前一層無黏性
溫度 | 時間 |
+5 °C | 約 3.5 小時 |
+10 °C | 約 3 小時 |
+20 °C | 約 2 小時 |
+25 °C | 約 1.5 小時 |
時間為估計值,可能因為環境狀況變化影響,尤其是溫度與相對濕度
表面至指觸乾燥約 2 小時 (+20 °C)
達到最大密封與硬化效果約需 7 日 (+20 °C)
基材溫度 | 完全可用 |
+10°C | 約 6 小時 |
+20°C | 約 5 小時 |
+30°C | 約 4 小時 |
時間為估計值,可能因為環境變化影響,特別是溫度與相對濕度
0.15–0.25 l/m2/層 (4–7 m2/l/層)
數據為理論值,可能因為表面孔隙率、表面外觀、平整度與耗損而有用量差異
4–7 m2/l/ 層
新鮮混凝土
表面需無漏水且具足夠強度承受表面作業
硬化 / 舊混凝土
表面必須健全、開放紋理、乾淨,無霜、浮漿、表面積水、油汙、油脂、塗層,鬆散黏附的顆粒和其他表面污染物。如有疑問,請先進行區域測試。為達最佳效果,新混凝土在澆注後需等待7-14天,或者直到水泥充分含水再用Sikafloor® CureHard-24處理
新鮮混凝土
混凝土必須使用合適的動力或手動抹平 / 夯實技術製備
硬化 / 舊混凝土
基材必須使用合適的清潔方法製備,例如高壓水清洗或騎乘式清洗機。施工前令其乾燥。在施工之前,必須完全清除表面所有灰塵、污垢、鬆散和易碎的材料,可使用刷子或吸塵器
新鮮混凝土
一旦表面足夠堅固能夠行走,並且使表面潮濕至少30分鐘,使用高容量低壓噴霧裝置進行連續薄膜施工。大約30到45分鐘後,材料開始凝膠化變滑。用噴水器稍微潤濕材料以減少滑溜,並用軟毛掃帚或地板擦洗機在表面復工10至20分鐘。約20分鐘後,材料將凝膠化。沖洗地板,並使用刮刀,濕吸塵器或拖把去除多餘的材料
硬化混凝土
使用高容量低壓噴霧裝置進行連續薄膜施工。為確保最大滲透力,用軟毛掃帚或地板擦洗機 (至少30分鐘)將材料刮擦到表面,直到材料開始凝膠化並變滑。用噴水器稍微潤濕材料,然後在表面復工10到20分鐘。完成後,沖洗地板並使用刮刀,濕真空吸塵器或拖把去除多餘的材料
在多孔隙、粗糙紋理或掃帚拋光的表面上,可能需要第二層塗層
對於大表面面積和更快的澆注速度,也可以使用機械設備 (如駕駛式清潔機) 來澆注、刷入和去除表面上多餘的材料
由於進行化學反應,水密性逐漸增加,而最大的密封和硬化效果最快需7天。表面光澤度在30至90天內逐漸增加,取決於於清潔頻率
該產品可與Sikafloor-CureHard® GL結合使用
施工後立即以清水清洗所有工具與施工設備。硬化 / 固化材料只能以機械方式移除